三江源区径流量变化特征与人为影响程度

被引:9
作者
徐小玲 [1 ]
延军平 [2 ]
梁煦枫 [3 ]
机构
[1] 长春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3] 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径流量模拟; 天然径流量; 降水量; 人为影响; 三江源区;
D O I
10.13866/j.azr.2009.01.010
中图分类号
TV121 [径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降水量、气温、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实测统计数据,运用Excel,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三江源区天然径流量变化,并评价其人为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径流量变化具有超前性,是径流变化的启动区,气温和降水量具有增加径流作用,蒸发量具有削减径流作用,1982年以前径流量的人为影响较小。1983年后径流的人为影响程度具有增大趋势,吉迈和唐乃亥人为影响程度都低于50%,黄河沿多数年份人为影响程度为50%80%。黄河源区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在东部,是自然因素;西部是人为因素,即径流量的人为影响存在西强东弱的区域差异,越靠近源头地区径流量的人为影响越强烈。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林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D].何友均.北京林业大学.2005, 04
  • [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多样性及其重点保护植物评价.[D].邹大林.北京林业大学.2005, 04
  • [3] 秦岭南北环境变化人类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水资源为例.[D].刘登伟.陕西师范大学.2004, 04
  • [4] 陕甘宁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及人为驱动力分析.[D].杨新.陕西师范大学.2003, 01
  • [5]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重建对策研究.[D].李军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01
  • [6]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Amazon River Basin Water Budget
    Marengo, JA
    [J]. CLIMATE DYNAMICS, 2005, 24 (01) : 11 - 22
  • [7] Spatial and temporal runoff oscillation analysis of the main rivers of the world during the 19th–20th centuries.[J].Pavla Pekárová;Pavol Miklánek;Ján Pekár.Journal of Hydrology.2003, 1
  • [8] 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M].延军平等著;.科学出版社.2006,
  • [9] 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 [10] 西部生态.[M].奚国金;张家桢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