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面太阳辐射近60a的变化与赤潮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孙百晔 [1 ,2 ,3 ]
王修林 [1 ]
阚世红 [2 ]
王长友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潍坊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3]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东海; 太阳辐射; 年代变化; 赤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为了在年代尺度上分析太阳辐射与海洋赤潮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海海面太阳总辐射通量近60 a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东海北部海域海面太阳总辐射通量平均在198 W/m2左右,海面太阳总辐射通量以20 a左右的周期在波动中逐渐升高,自20世纪50年代末的谷期至今,年均上升率在0.5 W/m2.a左右,升幅在11%左右。而且进入21世纪后升幅尤为显著,与东海赤潮规模在此间的增加趋势一致。由于为赤潮藻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太阳辐射的增加可能是导致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这对海洋赤潮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25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影响东海气候的太阳活动信息分析 [J].
曲维政 ;
黄菲 ;
赵进平 ;
马静 ;
邓声贵 ;
刘应辰 ;
白燕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2) :39-45
[2]   南海北部海区太阳辐射观测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J].
王举 ;
姚华栋 ;
蒋国荣 ;
何金海 ;
阎俊岳 ;
郑静 ;
陈奕德 .
海洋与湖沼, 2005, (05) :385-393
[3]   利用ISCCP D2资料分析近20年全球不同云类云量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可能的影响 [J].
丁守国 ;
石广玉 ;
赵春生 .
科学通报, 2004, (11) :1105-1111
[4]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J].
吴玉霖 ;
傅月娜 ;
张永山 ;
蒲新明 ;
周成旭 .
海洋与湖沼, 2004, (03) :246-251
[5]   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J].
周伟华 ;
霍文毅 ;
袁翔城 ;
殷克东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055-1059
[6]   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 [J].
周名江 ;
朱明远 ;
张经 .
生命科学, 2001, (02) :54-59+53
[7]   渤海海面太阳辐照强度的观测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J].
张新玲 ;
郭心顺 ;
吴增茂 ;
由建华 ;
闫丽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2) :46-51
[8]   长江口海区理化环境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沈志良 .
海洋湖沼通报, 1993, (01) :47-51
[9]   中国海海面的辐射收支 [J].
翟盘茂 .
应用气象学报, 1992, (S1) :107-113
[10]   我国东部邻海总云量时空分布特征 [J].
陈乾金 ;
张秀芝 .
东海海洋, 1990, (03)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