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中科学家缺席的原因探析——以“蕉癌”事件为例

被引:17
作者
李福鹏
姜萍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关键词
科学家; 科学传播; 媒体;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09.06.012
中图分类号
N031 [自然辩证法];
学科分类号
0101 ;
摘要
在科学传播中由于科学家话语的缺失和科学家的缺席而导致科学传播发生延迟性、误导性和可信度的降低。文章结合"蕉癌"事件,对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缺席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继而提出构建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若干可行性思路,以适应当代科学传播发展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 [J].
朱效民 .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12) :9-13
[2]  
转基因食品.[M].(德) 佩汉; (荷) 弗里斯; 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3]  
科学技术学导论.[M].(加) 西斯蒙多 (Sismondo;S.) ; 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4]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M].(美) 伯纳姆 (Burnham;J.C.) ; 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5]  
科普效果评估理论和方法.[M].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效果研究》课题组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科学社会学.[M].[美]R·K·默顿 著.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