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为什么特殊——兼评相关文献

被引:3
作者
张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财政金融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 国家负债的金融方式; 国家融资; 金融支持均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曾被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关注,本文试图对既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由于国外文献总体上乏善可陈,因此进入本文视野的大部分有价值的观点都来自于国内文献。大致地说,国内偏重制度视角的经济学家在不良资产的特殊性问题上存在不少共识,但对特殊性本身的理解则见仁见智。根据本文的考察,经济金融改革启动不久,就有学者敏锐地发现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属于国家负债的"金融方式";一些文献由国家融资切入几乎触到了不良资产形成的真正源头;另有文献认为不良资产是国有银行为寻求财政补贴最大化过度提供信贷而形成的一种"局部均衡";还有文献基于双重债务融资格局认为不良资产是一种金融支持均衡,进而确认其长期存在的逻辑合理性。无论如何,这些文献为人们重新认识不良资产的特殊性提供了一些可贵角度。透过这些视角,人们可能发现,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它或许是一整套金融制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123 +12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政治控制、财政补贴与道德风险: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理论模型 [J].
俞乔 ;
赵昌文 .
经济研究, 2009, 44 (06) :73-82+158
[2]  
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 张杰.管理世界. 2008(11)
[3]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性:一个基于双重软预算约束的分析框架 [J].
施华强 .
金融研究, 2004, (06) :1-16
[4]   论“国家综合负债”——兼论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J].
樊纲 .
经济研究, 1999, (05) :13-19
[5]   “预算软约束”的新理论及其计量验证 [J].
平新乔 .
经济研究, 1998, (10) :71-81
[6]   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与清债博弈 [J].
张杰 .
经济学家, 1997, (06) :54-62
[7]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家融资 [J].
张春霖 .
经济研究, 1997, (04) :3-14+53
[8]   论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 [J].
张春霖 .
改革, 1996, (01) :22-33
[9]  
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杰著, 2003
[10]  
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M]. 山西经济出版社 , 张杰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