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西文明观的形成——以18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为中心

被引:8
作者
手代木有儿
李鹏运
机构
[1] 日本福岛大学经济学部
关键词
晚清; 中西文明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2 [清后期(1840~1911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讨论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西文明观的变化过程。以出使西方的知识分子为代表的首度接触西方的中国人,最早实现了中西文明异质性的认识。从"华夷"到"中西",对于中西文明的指称不仅是一种称呼上的转变,更代表了那一时代中国人从绝对的中国中心到逐渐接受西方文明的根本转变。在此过程中,来华外国人通过报刊、杂志展开了大量西方文明的介绍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他们对于中国人形成新的中西文明观也起到了不容质疑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3+189 +18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自西徂东.[M].(德)花之安(ErnestFaber)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2]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王立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3]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熊月之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英轺私记.[M].张德彝著;.岳麓书社.1986,
[5]  
严复集.[M].严复 著;王樥 主编.中华书局.1986,
[6]  
郭嵩焘日记.[M].(清)郭嵩焘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7]  
郑观应集.[M].夏东元编;郑观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