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杨杂种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光合特征

被引:25
作者
黄秦军 [1 ]
黄国伟 [2 ]
丁昌俊 [1 ]
张新叶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杂交; 生长势; 光合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以美洲黑杨杂交子代2年生的高(H4)、低(L3)生长势无性系及父本(F)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及对有效光辐射(PAR)和CO2响应等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H4,L3,F的Pn日变化曲线没有显著的双峰现象,H4的光合优势主要集中在6:00-12:00之间;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表明:3个系号除暗呼吸速率(Rd)外,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存在显著差异,H4的Pnmax最大,为21.47μmol·m-2s-1,超过L3达39.42%,其LCP最小,仅15.09μmol·m-2s-1,LSP值又最大,分别超过L3和F值的17.03%和10.35%;CO2响应曲线数据分析表明:各系号间仅Pnmax有显著差异,羧化效率、CO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等差异均不显著,H4的羧化效率略高于L3和F,而CCP则稍低于L3和F,表明高生长势植株在CO2的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上稍有优势。高生长势无性系H4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且能在强光下进行相对高效的光合作用,其光合速率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上午,日积累的优势更加明显,但对于CO2的吸收利用能力仅略有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瞬时渗透胁迫对沙冬青细胞离子流的影响 [J].
高海波 ;
沈应柏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 (06) :35-39
[2]   3年生毛白杨无性系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J].
赵曦阳 ;
马开峰 ;
张明 ;
边金亮 ;
焦文燕 ;
张志毅 .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 (03) :370-378
[3]   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光合性状的父、母本效应研究 [J].
许晨璐 ;
孙晓梅 ;
张守攻 ;
董健 .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 (01) :8-12
[4]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J].
刘海涛 ;
张川红 ;
郑勇奇 ;
贾志清 ;
马淼 ;
胡建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3 (01) :36-43
[5]   干旱对4种苗木根系特征及各部分物质分配的影响 [J].
陈明涛 ;
赵忠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01) :16-22
[6]   施肥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J].
赵燕 ;
董雯怡 ;
张志毅 ;
李吉跃 ;
聂立水 ;
沈应柏 .
林业科学, 2010, 46 (04) :70-77
[7]   我国杨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J].
苏晓华 ;
丁昌俊 ;
马常耕 .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 (01) :31-37
[8]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J].
江锡兵 ;
李博 ;
张志毅 ;
马开峰 ;
何占国 ;
刘承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 (05) :151-154
[9]   土壤水分胁迫对胡杨、灰叶胡杨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J].
伍维模 ;
李志军 ;
罗青红 ;
韩路 .
林业科学, 2007, (05) :30-35
[10]   黑杨杂交无性系间叶片δ13C、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特性的研究 [J].
赵凤君 ;
沈应柏 ;
高荣孚 ;
苏晓华 ;
张冰玉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11) :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