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亵渎的神话:《红蝗》的意义
被引:18
作者
:
丁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丁帆
机构
:
来源
:
文学评论
|
1989年
/ 01期
关键词
:
莫言;
审美判断;
读者;
叙述者;
美与丑;
审美意识;
叙述视角;
神话;
民间文学;
叙述态度;
高密东北乡;
叙述模式;
《透明的红萝卜》;
生存状态;
文学史;
小说;
隐身人;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A 面对一个多元的艺术世界,曲解和误解已经成为批评的必要性,它“被看作是阅读阐释和文学史的构成活动。”因此,对任何一种阐释都不要太过于用心,即使这种阐释对作家本人攻击性很大。在“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红蝗》的问世却带来了文坛的“微澜”,当然,也有些批评大家在反顾一九八七年的创作时就干脆对它只字不提,这绝不是忽略,而是忌讳着文学描写领域内的一个“禁区”(这决非单纯是内容意义上的指向)。因为鲁迅先生就明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
1
→
共 1 条
[1]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