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黄华族植物叶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学与生态学意义

被引:6
作者
袁永明
彭泽祥
陈家瑞
机构
[1] 兰州大学生物系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叶解剖; 叶表面; 系统学; 生态学; 黄华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水平上系统观察了豆科黄华族3属13种植物的叶解剖和叶表面特征。结果表明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具全栅型叶肉组织、簇生型盲脉、环列型气孔器以及独特的毛状体,与黄华属(Thermopsis)和黄花木属(Piptanthus)明显不同。后两属具有双栅型或正常中生型叶肉、非簇生型盲脉、无规则型或无规则四细胞型气孔器及丝状表皮毛等,表明二者间有较密切的联系。这些特征进一步证实沙冬青属是本族中一个较孤立和原始的类群。同时,叶肉组织的分化,气孔器与毛状体的密度和分布,角质层及蜡质纹饰等特征说明本族植物有趋于旱化的趋势;不同种类对其分布区不同气候条件的适应可能构成了相互间主要的隔离机制;中亚地区的荒漠化以及青藏高原隆起引起的气候的旱化和寒化作用可能是本族植物主要的演化动力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40 / 847+903 +903-9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豆科黄华族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J].
袁永明 ;
彭泽祥 .
兰州大学学报, 1991, (03) :84-95
[2]   我国荒漠特有的常绿植物——沙冬青的生态生理及解剖学特征 [J].
刘家琼 ;
丘明新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2, (06) :568-574
[3]   腾格里沙漠主要旱生植物旱性结构的初步研究 [J].
赵翠仙 ;
黄子琛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1, (04) :278-283+347
[4]  
西藏豆科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分化[J]. 李沛琼,倪志诚.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2 (02)
[5]  
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M]. 兰州大学出版社 , 王勋陵,王静编著, 1989
[6]  
Approach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giosperm leaf remains[J] . David L. Dilcher.The Botanical Review . 197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