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农药杀虫双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35S-杀虫双在环境中的动态及草鱼的吸收、排泄
被引:7
作者:
陈祖义
米春云
叶德昌
机构:
[1] 南京农学院农业物理教研组
来源:
关键词:
杀虫双;
鱼体;
沙蚕毒素;
农药;
化学污染物;
草鱼;
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药的环境学性质是全面评价农药的要素之一。本文系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硫—35标记的杀虫双在土壤中的吸附、移动、降解、水中的稳定性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吸收、排泄。结果表明:35S-杀虫双在土壤中的吸附性甚小,移动性较大,能随水迁移,在土壤和水中比较稳定,降解缓慢,降解物主要为沙蚕毒素,而它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其母体为小,因此,杀虫双有可能随水进入水系影响水生生态环境;而从草鱼在“污染”的环境中对35S-杀虫双的吸收、蓄积及其离开“污染”源后的排泄情况来看,它可以通过饵料“芜萍”经口和呼吸吸收进入鱼体,且在鱼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内脏的含量最高;而当吸收、蓄积了35S-杀虫双的鱼体离开“污染”源后,鱼体内的放射性比强度则随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尤以鱼肉的消失最快,充分说明,草鱼在“污染”环境中吸收、蓄积的杀虫双,一旦切断“污染”源,是可以迅速排至体外,无生物浓缩现象。鉴于杀虫双的环境学特性及鱼体的吸收,应加强稻田水的管理,避免施药后短期内即将田水排出,并减少渗漏,以保持药效,减少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9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