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与国外大都市区比较研究

被引:25
作者
苏黎馨 [1 ,2 ]
冯长春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国土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区域治理; 比较研究; 国外大都市区;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成熟,良好的区域治理机制愈发重要。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积累了良好的基础,也面临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认识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模式的特征,提出优化建议支撑区域规划落实。论文立足比较研究的视角,以治理机制为核心,围绕参与主体、治理手段、协调机制3个维度建立起比较研究框架,概括总结了京津冀地区、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地区、日本东京首都圈、法国巴黎大都市区等首都所在区域的治理模式特征,并开展横向比较。结果表明:(1)多元主体参与是良好区域治理的基本特征,关键在于建立明晰的主体间权责关系;京津冀相比国外实践,虽主体多元,但权责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以设立承上启下的区域机构为契机,应加快梳理相关关系。(2)行政手段、市场手段与法律手段相辅相成,是保障区域治理效率的基础;京津冀相比之下更侧重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有限,法律手段相对薄弱;应优先增强立法建设,进而促使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相互平衡、良性互动。(3)多边协商机制是区域治理有序运行的保障;京津冀在决策中已有较好的协调机制,但矛盾仲裁与动态监管方面仍显不足;应加快健全整体协调机制,贯穿治理实践的各个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效果与展望 [J].
安树伟 .
区域经济评论, 2017, (06) :48-54+2
[2]   日本首都圈整备开发和规划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以广域规划为例 [J].
游宁龙 ;
沈振江 ;
马妍 ;
邹晖 .
城乡规划, 2017, (02) :15-24+59
[3]   日本广域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以东京“首都圈”发展为例 [J].
白智立 .
日本研究, 2017, (01) :10-26
[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 [J].
毛汉英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1) :2-14
[5]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规律性分析 [J].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1) :15-24
[6]   基于分形模型的京津冀铁路网络协同发展——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比较分析 [J].
王燕 ;
李想 ;
吕程 .
中国流通经济, 2015, 29 (08) :47-54
[7]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政体制:一个框架设计 [J].
赵国钦 ;
宁静 .
改革, 2015, (08) :77-83
[8]   比较视野下的大都市区治理:概念辨析、理论演进与研究进展 [J].
张衔春 ;
赵勇健 ;
单卓然 ;
陈轶 ;
洪世键 .
经济地理, 2015, 35 (07) :6-13
[9]   德国首都区域协同治理及对京津冀的启示 [J].
孙莹炜 .
经济研究参考, 2015, (31) :62-70
[10]   焦点地域·创新机制·历时动因——法国复合区域治理模式转型及启示 [J].
张衔春 ;
胡映洁 ;
单卓然 ;
杨林川 ;
许顺才 .
经济地理, 2015, 35 (04) :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