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村社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被引:10
作者
苑鹏
陆雷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集体经济; 村社制度; 俄国;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民; 农村公社;
D O 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8.07.015
中图分类号
F321.32 [集体所有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遗产、俄国村社制度历史演进的初步梳理发现,村社制度自中世纪至19世纪中叶前在俄国农村长期占据主体地位。1649年实施的农奴制强化了村社制度,使村社兼具成员自治组织和国家基层组织的双重属性;1861年农民革命使村社制度走向官方机制化,共同体属性被明显削弱。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强制农民迁出村社、实行土地私有化,加速村社制度的瓦解,造成农民严重分化和社会的不稳定。俄国村社制度变迁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应顺应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有效利用村庄共同体制度遗产发展集体经济,是引领弱势农户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苏联农政模式研究.[M].李典军;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俄国社会史.[M].(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БориdcНиколаевичМиронов)著;张广翔[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M].金雁;卞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4]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5]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3,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3,
[8]   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政策建议——基于我国部分村庄的调查 [J].
苑鹏 ;
刘同山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 (10) :23-28+91
[9]   俄国村社制度述论 [J].
张广翔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 (04) :62-68
[10]   村社制度、俄国传统与十月革命 [J].
金雁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03) :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