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

被引:8
作者
韩帅帅 [1 ,2 ,3 ]
狄乾斌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3]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承载力; 相关性; 贡献度; 辽宁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经济承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贡献度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有直接且明显的贡献作用,其中第三产业贡献度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48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 [J].
狄乾斌 ;
韩帅帅 ;
韩增林 .
地理研究, 2016, 35 (02) :337-352
[2]   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 [J].
狄乾斌 ;
韩帅帅 .
经济地理, 2015, 35 (09) :57-64
[3]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 [J].
狄乾斌 ;
刘欣欣 ;
王萌 .
经济地理, 2014, 34 (10) :98-103
[4]   城市经济承载力定量化方法探讨——以大连市为例 [J].
韩帅帅 ;
狄乾斌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 (04) :32-35
[5]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J].
刘思峰 ;
蔡华 ;
杨英杰 ;
曹颖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 (08) :2041-2046
[6]   基于非线性模糊法的水泥路面性能评价 [J].
颜可珍 ;
周志雄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 47 (08) :1379-1383+1392
[7]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余典范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4-16+31
[8]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渤海滨海城市产业结构综合评价[J]. 毕岑岑,王铁宇,吕永龙.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1 (02)
[9]   区域主导产业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度测算——基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器参数修正 [J].
李惠彬 .
产经评论, 2011, (02) :46-52
[10]   基于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J].
吴丹 ;
吴凤平 .
统计与决策, 2009, (22)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