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鸡尾山危岩体形成与崩塌成因分析

被引:112
作者
刘传正
机构
[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关键词
鸡尾山崩塌; 铁矿开采; 软弱界面; 脆弱带; 视滑力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1 [崩塌];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鸡尾山事件是一次巨型滑移式岩体崩塌(体积大于100×104m3),也是一次特大型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超过30人)。鸡尾山层状石灰岩地质结构、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裂隙组合以及软弱夹层的存在是山体开裂滑移的物质结构基础。长期的降雨渗流和岩溶作用使软层强度弱化、裂隙带扩大是层状山体易于拉开的前提。类比分析认为,鸡尾山地形上高陡临空、山下铁矿大面积采空形成的"悬板张拉效应"是山体拉裂形成大规模危岩体的主要原因。视滑力分析计算得出,层状岩体向外的视滑力是逐渐克服危岩体底面摩擦力和前缘抗剪力,使危岩体蠕滑发展成崩塌的主要驱动力。鸡尾山崩塌灾害是铁矿采空和视滑力共同主导作用下的一个"山体拉裂~弱面蠕滑~剪出崩塌~碎屑流冲击~灾难形成"的链式反应过程。文章为应急管理决策解释了此次事件的动力来源问题,也为类似事件应急响应技术支撑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斜倾厚层山体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研究——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 [J].
殷跃平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02) :217-226
[2]   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初步研究 [J].
许强 ;
黄润秋 ;
殷跃平 ;
侯圣山 ;
董秀军 ;
范宣梅 ;
汤明高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4) :433-444
[3]   乌江鸡冠岭山崩堵江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J].
刘传正,黄学斌,黎力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5, (04) :6-11
[4]   链子崖危岩体T8──T12缝段开裂变形机制的研究 [J].
刘传正,施韬,张明霞 .
工程地质学报, 1995, (02) :29-41
[5]   湖北省黄石市板岩山岩体变形破坏现状及形成机制初探 [J].
陈梅森,陈世华,汪铁山,高洋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4, (S1) :60-66+112
[6]   四川巫溪中阳村滑坡发生机制分析 [J].
满作武 .
地质灾害与防治, 1991, (01) :73-79
[7]   鄂西山区山岩开裂 [J].
徐开祥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8, (05) :17-21
[8]   盐池河磷矿山体崩坍破坏机制的研究 [J].
孙玉科 ;
姚宝魁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3, (01) :1-7
[9]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刘传正, 2009
[10]  
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M]. 地质出版社 , 刘传正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