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鞭溪地貌及其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对张家界地貌的再认识

被引:2
作者
周学军
夏卫生
谭长银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
[2]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 中国长沙
[3] 中国长沙
关键词
金鞭溪地貌; 形成机制; 演变过程; 张家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张家界核心景区,以鞭状塔式石柱岩峰为特征的地貌群体,由富含节理的厚层石英砂岩构成.其正处于一个向斜扬起端,在新构造运动推动下,受扇形辐聚式水系侵蚀和重力等作用塑造而成.按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金鞭溪地貌"这一新的复式命名.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张家界旅游资源特色与可持续开发 [J].
周学军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4) :117-122
[2]   张家界风景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化 [J].
吴忱 ;
张聪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02) :52-55
[3]   试论张家界柱峰砂岩地貌 [J].
陈长明 ;
柳明华 ;
周泽华 .
热带地理, 1991, (04) :369-377
[4]   索溪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 [J].
邓美成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9, (03) :262-268
[5]   一种新型的风景地貌类型——张家界地貌 [J].
翟辅东 ;
熊绍华 .
旅游学刊, 1988, (S1)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