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内陆架沉积气候信息的端元分析模型反演

被引:29
作者
张晓东
许淑梅
翟世奎
张怀静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粒度; 端元分析模型; 东亚冬季风; 中国温度变化; 东海内陆架;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2.004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模型对在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取得的30号柱样的高分辨率粒度数据序列进行了反演,分离出3个端元,根据端元的频率分布特征和已有研究结果,认为3个端元可能为现代陆源细颗粒物质(EM1)、现代陆源粗颗粒物质(EM2)和风暴带来的残留沉积区再悬浮物质(EM3),并对本区域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分离出的端元EM1和EM2的比值EM2/(EM1+EM2)序列可以反映东海沿岸流强度的历史变化,进而反映东亚冬季风强度和中国温度波动的历史。该序列与观测到的近百年来东亚冬季风强度记录、竺可桢的中国温度波动曲线以及葛全胜的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得出的气候指标序列在竺可桢给出的公元600—1100年高温期间的780—920年出现了一个极小值区,为许多作者推测的公元780—920年出现一个短暂的冷期提供了佐证;另外该序列近百年来变化幅度明显,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End-member modeling of compositional data: Numerical-statistical algorithms for solving the explicit mixing problem[J] . Gert Jan Weltje.Mathematical Geology . 199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