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和施肥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

被引:60
作者
王树起 [1 ,2 ]
韩晓增 [1 ]
乔云发 [1 ]
王守宇 [1 ]
李晓慧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黑土; 施肥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酶活性; 有效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和施肥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和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苜蓿和土地休闲两种方式与裸地相比脲酶、转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脲酶活性增加了24.5%和25.0%,转化酶活性增加了18.4%和18.9%,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4.6%和50.4%,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8.52%和59.3%,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3.8%、13.0%和36.8%、33.7%,但苜蓿和休闲两种方式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施肥方式间相比,土壤酶活性、土壤全碳、全氮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相差显著,其高低顺序为:NPKO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ST(氮、磷、钾肥+秸秆)>NPK(氮、磷、钾肥)>CK(无肥)处理;施肥特别是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使土壤全碳、全氮、有效养分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黑土经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及施肥后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311 / 13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长期施肥对东北黑土酶活性的影响 [J].
王树起 ;
韩晓增 ;
乔云发 ;
王守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51-556
[2]   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J].
王光华 ;
金剑 ;
韩晓增 ;
刘居东 ;
刘晓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1275-1280
[3]   长期不同培肥黑土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李东坡 ;
武志杰 ;
陈利军 ;
朱平 ;
任军 ;
梁成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5) :550-553
[4]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J].
邱莉萍 ;
刘军 ;
王益权 ;
孙慧敏 ;
和文祥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3) :277-280
[5]   中国黑土退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J].
于磊 ;
张柏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4, (01) :99-103
[6]   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Ⅱ.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J].
樊军 ;
郝明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2) :146-150
[7]   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Ⅰ.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樊 [J].
樊军 ;
郝明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1) :9-13
[8]   半干旱区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李科江 ;
张素芳 ;
贾文竹 ;
宋平忠 ;
刘树庆 ;
霍习良 ;
王玉朵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1) :22-26
[9]   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氮磷养分的影响 [J].
袁玲 ;
杨邦俊 ;
郑兰君 ;
刘学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7, (04) :300-306
[10]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