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GIS支持下的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壤侵蚀空间分析
被引:40
作者:
姚华荣
杨志峰
崔保山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
土壤侵蚀综合度;
空间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ArcView3.2和ARC/INF08.1软件,通过图层叠加、统计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提取西南纵向岭谷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的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土壤侵蚀与地形坡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土壤类型和分布、大雨日数以及河流、道路两侧的缓冲区等的相应数据,计算出土壤侵蚀综合度。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中,15°25°坡度上的土壤侵蚀最强,其次为8°15°坡地和4°8°坡地;>25°坡地上则较小;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程度不同,总体上,旱耕坡地的土壤侵蚀较草地严重,而草地又较林地严重;在各种土壤类型中,黄壤和石灰土的土壤侵蚀最为突出,其次为红壤、黄棕壤和南方水稻土等;河流两侧和道路两侧的土壤侵蚀都较整个流域要严重,而河流两侧又略重于道路两侧;当多年平均大雨日数小于20日时,土壤侵蚀程度基本上随大雨日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大雨日数大于20日时,土壤侵蚀程度反而较小,原因在于前期大雨冲刷侵蚀,带走了地表的疏松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有针对性地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和水库淤积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2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