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准确运用

被引:10
作者
王建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法律语言; 模糊性; 语用功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5 [法律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根据传统的范畴理论,法律表达应符合准确性这一基本要求,故追求准确为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对事物的界定模糊不清以及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法律语言尤其是立法语言中常使用模糊词语,有助于增强语言表达的效率及保护当事人权利,但也会带来诸如过分扩大法官自由裁量权等不利后果。对于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可借助内外部指导、司法判决以及相关语境而使之明确化,从而有效地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分膨胀。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法律语篇权力意志剖析 [J].
杨敏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05) :50-53+57
[2]   略论英语立法语言的模糊与消除 [J].
董晓波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02) :60-63
[3]   有关模糊语义逻辑的知识论观点 [J].
陈维振 ;
吴世雄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01) :47-53
[4]   从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到司法结果的确定性 [J].
杜金榜 .
现代外语, 2001, (03) :306-310+305
[5]  
法学方法论.[M].杨仁寿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  
当代中国修辞学.[M].杨鸿儒著;.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7,
[7]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张文显著;.法律出版社.1996,
[8]  
美国合同法.[M].王军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9]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徐国栋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0]  
法律英语五十篇.[M].陈忠诚选编;仲人注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