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瓦屋山原生和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被引:15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群落生态学; 生活型; 叶型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野外调查资料 ,比较分析了瓦屋山中山段 (halt15 0 0~ 190 0m)自然恢复的次生和原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群落主要乔木物种组成、高度和径阶结构等特征 .结果表明 :( 1)恢复 42a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已基本形成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的生活型外貌和以中小型单叶为主、草质叶明显的特征 .但与原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相比 ,落叶的中小矮高位芽植物明显较多、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偏少 ;( 2 )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树种有 6 7种 ,而原生林仅 5 7种 .次生和原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主要优势物种组成相似 ,但次生林优势种更明显 ,并存在较多的处于伴生状态(局部地段还居于优势地位 )的落叶乔木种类 ;( 3)次生林较相同面积上的原生林乔木层的平均胸径DBH<2 .9cm .次生林具有小径阶个体多、大径阶个体少的明显特点 .但两类森林乔木大小结构分布与其它地区的异龄林基本一致 ,均遵从指数分布关系 ;( 4 )次生林 6 40 0m2 内h≥ 3m的乔木有 1199株 .垂直高度h分化不明显 ,hmax=2 2 .8m ,hav仅 9.7m ,而原生林 6 40 0m2 内h≥ 3m的乔木有 10 45株 ,平均高度 12 .8m .次生林缺失VII高度级 ( >2 5m) ,而VI高度级仅 8株 (原生林有 5 5株 ) ,低高度级 (II~IV级 )株数的比例大 ,占总株数的 87.12 % .说明次生林乔木拥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四川植被[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四川植被协作组编, 1980
[2]  
Standards for biodiversity: a proposal based on biodiversity standards for forest plantations[J] . Ian F. Spellerberg,John W. D. Sawyer.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 1996 (4)
[3]   Effects of soil and wood depletion on biodiversity [J].
Harvey, CA ;
Pimentel, D .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996, 5 (09) :1121-1130
[4]  
Effects of harvesting impacts and rehabilitation of tropical rain forest[J] . Shigeo Kobayashi.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 199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