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流域的内涵和框架探讨

被引:3
作者
张行南 [1 ,2 ]
丁贤荣 [2 ]
张晓祥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数字流域工程; 数字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 [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根据数字流域研究现状,以流域的基本含义为基础,探讨了数字流域的内涵和框架结构,论述了数字流域的建设内容和功能、规范标准体系和构建技术,说明多元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数据的基础分析计算是数字流域的核心,数据接入和通用服务平台功能是数字流域的主要构成部分,数字流域工程是对象流域实体数据及其数据采集与传输、应用模型或系统与数字流域的集成.
引用
收藏
页码:495 / 49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数字流域.[M].李纪人等;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数字流域模型.[M].王光谦;刘家宏著;.科学出版社.2006,
[3]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M].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2002,
[4]   数字流域中的WebGIS设计与实现 [J].
季芳 ;
张万昌 .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9, 34 (02) :25-27
[5]   基于DEM的数字流域构建方法及研究 [J].
章玉霞 .
江淮水利科技, 2008, (04) :42-43+48
[6]   数字流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J].
李壁成 ;
李晓燕 ;
闫慧敏 ;
李世华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3) :101-103
[7]   数字流域水文模拟在增江流域中的应用 [J].
毛维新 ;
李兰 ;
武见 ;
钟名军 ;
刘战友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05) :27-29+32
[8]   秦淮河流域数字水文模型及其应用 [J].
王建群 ;
张显扬 ;
卢志华 ;
不详 .
水利学报 , 2004, (04) :42-47
[9]   数字流域研究与实践 [J].
汤君友 ;
高峻峰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3, (06) :49-51
[10]   数字流域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J].
康玲 ;
姜铁兵 ;
张勇传 .
水电能源科学, 2001, (03)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