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程伟燕 [1 ]
李志刚 [1 ]
李瑞平 [2 ]
机构
[1]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光合特性; 产量;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0.04.040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垦丰16为试材,在30万株/hm2、33万株/hm2、36万株/hm2和39万株/hm24个密度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冠层光合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M1~M3),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M3产量最高达3815.22kg/hm2,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则产量开始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J].
朱洪德 ;
冯丽娟 ;
于洪久 ;
王春凤 ;
宋伟 ;
刘敏 ;
高中利 .
大豆科学, 2008, 27 (06) :966-972
[2]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张伟 ;
张惠君 ;
王海英 ;
谢甫绨 ;
陈振武 .
大豆科学, 2006, (03) :283-287
[3]   密度对高产春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J].
章建新 ;
翟云龙 ;
薛丽华 .
大豆科学, 2006, (01) :1-5
[4]   从大豆株型结构和生理生化特点看选育超高产品种的趋势 [J].
苗以农 ;
朱长甫 ;
石连旋 ;
许月 .
大豆科学, 1997, (04) :59-63
[5]   大豆叶—荚关系与产量的研究初报 [J].
王滔 ;
孙淑燕 ;
陈存来 .
大豆科学, 1983, (01) :67-74
[6]   大豆品种(系)间光合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J].
杜维广 ;
王育民 ;
谭克辉 .
作物学报, 1982, (02) :131-135
[7]   大豆籽粒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J].
戴瓯和 .
安徽农业科学, 1981, (02) :58-61
[8]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soybean genotypes to plant density[J] . Y Gan,I Stulen,H van Keulen,P.J.C Kuiper.Field Crops Research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