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中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被引:11
作者
胡恭任
刘丛强
章邦桐
于瑞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华侨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福建泉州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变质岩; 原岩恢复; 江西中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7 [变质原岩的恢复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野外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岩性岩相学及构造学研究表明,赣中变质岩带由深层次结晶基底和浅层次褶皱基底组成。结晶基底中除斜长角闪岩为正变质岩外,其它变质岩均为副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成岩,副变质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粘土岩;褶皱基底其原岩为泥质岩、含炭泥质岩、(炭质)硅质岩。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岩石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J].
赵振华 .
地质地球化学, 1978, (09) :1-11
[2]   判别正副变质岩的岩石化学方法探讨 [J].
董永泉 .
地球化学, 1991, (02) :178-185
[3]   判别正副变质岩的岩石化学方法探讨 [J].
董永泉 .
地球化学, 1991, (02) :178-185
[4]  
变质岩成因[M]. 科学出版社 , (德)温克勒(H.G.F.Winkler)著, 1980
[5]   赣中变质基底的组成演化及其基本结构格局 [J].
胡恭任 ;
章邦桐 .
江西地质, 1997, (03) :47-51
[6]  
变质岩原岩图解判别法[M]. 地质出版社 , 王仁民等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