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川旱地不同耕作法的土壤水分效应

被引:8
作者
张兴昌,卢宗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垄沟耕作,覆盖,水分动态,耗水规律;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1994.01.007
中图分类号
S512.10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一元四次方程模型能很好模拟川旱地小麦不同耕作法的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量动态规律,根据回归曲线将土壤水分动态分为四个阶段,不同耕作法在不同阶段失墒量显然不同。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土壤失墒量趋势为:垄沟+覆盖>平播+覆盖>平播>垄沟。同时认为,小麦生育前期耗水量对产量贡献甚微,生育后期耗水量对产量贡献较大。垄沟耕作在小麦生育前期比平播的水分损耗要多,垄沟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为了避免生长前期失墒量及耗水量较大,应该配合碎麦草覆盖,使垄沟耕作发挥巨大的增产作用。覆盖及垄沟耕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因而,应该积极推广冬小麦碎麦草覆盖耕作及垄沟耕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干旱坡地草灌带状间作土壤水分变化的数学模型 [J].
卢宗凡 ;
张文军 ;
苏敏 ;
李够霞 .
水土保持学报, 1988, (04) :56-59
[2]   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生物和耕作措施的研究 [J].
卢宗凡 ;
苏敏 ;
李够霞 ;
张俊峰 ;
李明 ;
冯宇 .
水土保持学报, 1988, (01) :37-48
[3]   冬小麦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的分析 [J].
朱自玺 ;
牛现增 ;
付湘军 .
气象, 1987, (02)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