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五个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21
作者
赵颖 [1 ]
何云芳 [2 ]
周志春 [1 ]
冯建国 [3 ]
金国庆 [1 ]
王邦顺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 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3]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红豆树; 自然保留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PCR;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277
中图分类号
S792.99 [其他];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071007 ; 090102 ;
摘要
红豆树是我国三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是家具、装饰、雕刻等上等用材。应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浙闽2省5个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红豆树遗传多样性丰富,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1.46%,总的种群基因多样性为0.3981,显著地高于其他珍稀濒危树种。研究的5个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虽较小,但皆维持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态百分率(PPL)、Nei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81.71%89.02%、0.3498~0.3831和0.5026~0.5506。因现有红豆树种群皆是在过渡采伐后保留下来的,片断化时间较短,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仅有6.4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自然保留种群间,而种群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93.55%。较大的红豆树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应优先加强遗传保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279 / 12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Analysis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with RAPD markers. Lynch M,Milligan BG. Molecular Ecology . 1994
[2]  
Analysis of gene diversity in subdividedpopulations. Nei M.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of the USA . 1973
[3]   杉木鄂西红豆树混交林分结构与生产力研究 [J].
林文龙 .
林业科技开发, 2002, (01) :21-23
[4]  
1978 Estimation of average heterozygosity and genetic distance from a small number of individuals. Nei M. Genetics .
[5]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nuclear DNA markers for estimating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versity in plants. Nybom H. Molecular Ecology . 2004
[6]   红豆树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J].
王金盾 .
福建林业科技, 2001, (01) :51-54
[7]   观光木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J].
黄久香 ;
庄雪影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4) :413-419
[8]   红豆树在混交林(红豆×杉木)中的生长规律研究 [J].
郑双全 .
福建林业科技, 2000, (04) :28-30
[9]   资源冷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J].
张玉荣 ;
罗菊春 ;
喻锦秀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6) :41-46
[10]   红豆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J].
廖涵宗 ;
邸道生 ;
张春能 .
林业科技通讯, 1992, (10)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