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制改革、意识培养与社会系统稳定性——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分析

被引:1
作者
王治国 [1 ,2 ]
周晨 [1 ]
刘娜 [3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山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
社会燃烧理论; 社会系统稳定性; 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意识培养;
D O I
10.13553/j.cnki.llygg.2015.05.035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相对缺失,公民社会发育缓慢,社会冲突激化,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公平正义的社会支持与利益,同时弱势群体的脆弱性使其成为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地带。本文基于社会燃烧理论,在社会系统稳定性调控机理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深入探究燃烧物质和助燃剂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实行对"公权力"的监督,并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司法机关培养民众的社会意识,以此建立公平社会的基本制度框架,使社会意识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朝着民主、和谐、理性、文明的目标迈进,保持社会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财政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J].
贺蕊莉 .
财经问题研究, 2011, (06) :13-19
[2]   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实现社会和谐 [J].
陈成文 ;
李萍 .
湖南社会科学, 2010, (03) :59-63
[3]   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J].
龚刚 ;
杨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54-68+221
[5]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建设 [J].
苏红 .
甘肃社会科学, 2009, (05) :46-49
[7]   社会心理调控: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之维 [J].
叶政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 (04) :10-12
[8]   贫富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的? [J].
胡联合 ;
胡鞍钢 .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09) :142-151
[9]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定位、思路及框架构建 [J].
高培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08) :40-46
[10]   社会系统稳定性的调控机理模型 [J].
范泽孟 ;
牛文元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 (07) :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