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被引:160
作者
熊洪
冉茂林
徐富贤
洪松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四川泸州
[2] 不详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 生理生态; 栽培技术; 研究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已报道的资料 ,综述了近 30年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这些结果包括 :水稻地上部分有 5~ 6个节 ,每个节上均有 1个休眠芽 ,条件适宜均可萌发成穗。其萌发的适宜日均温度为 2 6.5℃ ,相对湿度为 83% ,抽穗开花日均温度≥ 2 2℃。生育期上位芽穗较下位芽穗短 ,头季稻根系和低位芽发生的新根吸收的养份 ,以及头季稻后期功能叶制造的光合产物分配到不同节位芽比例不同 ,因而不同节位芽成穗的大小不同。适宜蓄留再生稻的主要品种有冈优 2 2、汕优多系 1号、K优 5号、 优 7号、汕优 63、协优 63、两优培特等 ,再生稻栽培技术要求在种好头季稻基础上 ,头季稻齐穗 10~ 15天每公顷施促芽肥尿素 30 0 kg,见芽收割头季稻 ,留桩高度 2 0~ 50 cm,收后每公顷施发苗肥尿素 150 kg,再生稻始穗每公顷喷施赤霉素 30 g。最后指出了再生稻进一步高产还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可作为研究再生稻和指导再生稻生产的技术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