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戈壁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以东天山为例

被引:51
作者
王学求
迟清华
孙宏伟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关键词
东天山; 荒漠戈壁区; 超低密度; 地球化学; 调查;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2 [地球化学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中国的干旱荒漠戈壁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自然特点是极其干旱,沙漠和戈壁广布,土壤呈碱性。大部分面积尚未进行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即使进行工作的地区,由于风成沙和土壤碱性的影响,结果并不理想,难以了解整个地区资源潜力。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经过近10年发展,已经显示它不受地表覆盖物影响,能够快速有效地圈定战略靶区。因此,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被用于东天山1.5×105 km2的调查试点研究,发现弱胶结层是干旱荒漠区超低密度调查的有效采样介质,并且深部含矿信息主要赋存在细粒级部分和氧化地球化学障中,使用细粒级部分与提取氧化物膜中的金属元素相互补充可以有效地识别含矿信息。使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可以达到迅速、有效圈定有利于大型矿床或矿集区战略靶区的目的。通过1.5×105 km2地球化学调查,制作了30余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填补了东天山部分地区地球化学空白。新发现远景Cu、Au、U和W异常10余处,并发现东天山存在3条Cu异常带:东天山北带、中带和南带,其中土屋铜矿和黄山铜镍矿都位于中带,新发现的维权铜矿位于南带,北带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相信这些异常的发现,对今后整个东天山矿产勘查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巨型矿床与大型矿集区勘查地球化学 [J].
王学求 .
矿床地质, 2000, (01) :76-87
[2]   寻找和识别隐伏大型特大型矿床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J].
王学求 .
物探与化探, 1998, (02) :81-89+108
[3]  
金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战略与战术[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学求,谢学锦著, 2000
[4]  
走向21世纪矿产勘查地球化学[M]. 地质出版社 , 谢学锦等主编, 1999
[5]  
中国自然地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 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