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

被引:13
作者
林丹华
方晓义
李晓铭
苏立增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SchoolofMedicine,WayneStateUniversity,Detroit,USA,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北京 ,北京
关键词
年轻流动人口; 流动模式; 社会适应;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04.04.009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特色的一个社会现象,考察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和社会适应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研究从北京选取2201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的18~30岁的流动人口为被试,探讨其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人口外出打工的时间平均接近4年,平均到过2个城市打工;(2)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水平偏低,存在较多的吸烟、醉酒行为和非安全性行为,生活和工作满意度一般;(3)流动性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水平。流动性越大,流动人口的吸烟行为越多,抑郁程度越高,而生活和工作满意度越低。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广西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特征及若干对策 [J].
刘文娟 ;
莫仲宁 .
桂海论丛, 2003, (03) :39-42
[2]   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 [J].
吴维平 ;
王汉生 .
社会学研究, 2002, (03) :92-110
[3]   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理论分析 [J].
骆华松 ;
莫国芳 ;
吴瑛 .
思想战线, 2002, (02) :114-116
[4]   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行为分析 [J].
骆华松 .
云南社会科学, 2002, (02) :46-50
[5]   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 [J].
朱传耿 ;
顾朝林 ;
马荣华 ;
甄峰 ;
张伟 .
地理学报, 2001, (05) :548-559
[6]   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险体系初探 [J].
王志初 ;
许利民 .
湖北财税, 2001, (12) :13-15
[7]   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成绩、问题及对策 [J].
李程伟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 (01) :40-44
[8]   我国流动人口基本态势研究 [J].
黄润龙 ;
杨来胜 .
西北人口, 2000, (04) :47-51
[9]  
The impact ofhomophobia,poverty,and racismonthe mental health of gay and bi-sexual Latinomen:Finding from 3UScities. DiazRM,AylaG,BeinE,HenneJ,MarinBV. American Journal ofPublic Health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