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一次冷空气过程中的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15
作者
肖安 [1 ]
徐星生 [1 ]
卢敏 [2 ]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台
[2] 江西省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
关键词
灰霾; 空气污染; 混合层高度; 地形;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0.01.010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江西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站资料和空气污染资料,对2008年12月12~13日江西省的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和中层高度的干燥暖舌共同影响,是这次灰霾天气过程发生的天气形势背景;冷空气受到700hPa干暖舌的抑制作用,形成低层偏冷,中层偏暖的"逆温"结构,导致了大范围的灰霾天气过程出现、维持;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受昼夜温差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造成轻雾和灰霾天气之间频繁转换;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以水平运动为主,在遇到较高海拔的山脉阻挡后,沿山脉边缘向东西方向扩展,汇集到平原、河谷地区,降低这些地区的能见度,导致灰霾区域由"南北向型"演变成了"东西向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鲁西南霾天气个例分析
    魏秀兰
    王玮
    范文锋
    [J]. 气象科技, 2008, (06) : 724 - 727
  • [2] 我国中东部一次大范围霾天气的分析
    饶晓琴
    李峰
    周宁芳
    杨克明
    [J]. 气象, 2008, (06) : 89 - 96
  • [3] 广州冬季霾天气大气PM2.5污染特征分析
    梁明易
    董林
    陶俊
    [J].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5) : 52 - 54+70
  • [4] 灰霾天气的危害与预防途径
    肖红
    张保森
    魏云慧
    [J]. 湖北气象, 2006, (03) : 44
  • [5] 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
    吴兑
    [J]. 气象, 2006, (04) : 9 - 15
  • [6] 灰霾的健康效应
    白志鹏
    蔡斌彬
    董海燕
    边海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3) : 198 - 201
  • [7] 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概念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范绍佳
    王安宇
    樊琦
    刘吉
    王宝民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3) : 286 - 292
  • [8] 2003年深圳市灰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江崟
    曹春燕
    [J]. 广东气象, 2004, (04) : 14 - 15
  • [9]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刘爱君
    杜尧东
    王惠英
    [J]. 气象, 2004, (12) : 68 - 71
  • [10]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王淑英
    张小玲
    徐晓峰
    [J]. 气象科技, 2003, (02) : 109 -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