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对褐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25
作者
孙定炜 [1 ]
苏建亚 [1 ]
沈晋良 [1 ]
徐建陶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上海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
关键词
黑肩绿盲蝽; 褐飞虱; 天敌; 杀虫剂; 安全性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目的】评估7类14种杀虫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成虫、若虫和卵的安全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稻株喷雾法及稻茎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结果】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噻虫嗪和异丙威3种杀虫剂对成虫不安全(Ⅳ级),LC50值为0.20~0.74mga.i.·L-1;氟硅菊酯、醚菊酯对成虫安全(Ⅰ级),LC50值>160.0mga.i.·L-1。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噻嗪酮在药后1d对成虫安全(Ⅰ级),死亡率为1.7%;在药后4~10d,丁硫克百威、氟虫腈、噻虫嗪、吡虫啉为较不安全或不安全(Ⅲ级或Ⅳ级),死亡率为70.0%~100.0%。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除噻嗪酮和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杀虫剂均对黑肩绿盲蝽若虫不安全(Ⅳ级)。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醚菊酯、阿维菌素、氟硅菊酯、敌敌畏、噻嗪酮对卵安全(Ⅰ级),孵化抑制率<20%,而丁硫克百威对卵较不安全(Ⅲ级),孵化抑制率为52.24%。【结论】IGR类噻嗪酮对黑肩绿盲蝽各虫态均很安全,其它供试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因杀虫剂和虫态的不同而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995 / 20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稻飞虱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综述) [J].
朱述钧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3) :343-346
[2]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的毒杀效果 [J].
王元兰 ;
何平 ;
曹福祥 .
经济林研究, 2004, (01) :41-42
[3]   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异色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J].
王小艺 ;
沈佐锐 .
生态学报, 2002, (12) :2278-2284
[4]   稻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的检测技术 [J].
庄永林 ;
沈晋良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114-117
[5]   丁硫克百威在我国的生产与应用 [J].
宋化稳 ;
庄占兴 ;
陈泽龙 ;
胡尊纪 ;
童建华 .
农药, 1999, (12) :45-46
[6]   褐飞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J].
冯兰萍 ;
张夕林 ;
张建明 ;
张谷丰 ;
王东华 ;
朱明华 .
昆虫天敌, 1999, (02) :55-60
[7]  
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英文)[J]. 陈建明,俞晓平,吕仲贤,郑许松,程家安.Entomologia Sinica. 1999(02)
[8]   褐飞虱对甲胺磷、扑虱灵的抗药性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刘贤进,顾正远 .
植物保护, 1996, (02) :3-6
[9]   农药对天敌安全性的测定方法 [J].
郭玉杰 ;
王念英 .
中国生物防治, 1995, (04) :31-34
[10]   扑虱灵对天敌的影响和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试验 [J].
叶正襄 ;
秦厚国 ;
黄荣华 ;
陈祖 ;
周红南 .
江西农业科技, 1993, (02)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