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盘龙洞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24
作者
李小燕 [1 ,2 ]
王琪 [1 ]
张瑞 [1 ,2 ]
张胜斌 [1 ,2 ]
禚喜准 [1 ,2 ]
张长顺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关键词
盘龙洞生物礁; 储层特征; 沥青特征; 白云石化作用; 溶蚀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盘龙洞生物礁是目前所发现的川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长兴组二叠系生物礁,其生物礁古油藏是此类型古油气藏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岩相特征、储集空间、沥青含硫特征及成岩作用分析认为:该生物礁古油藏储集空间良好,充填有大量演化程度较高的沥青,以炭质沥青和沥青质沥青为主;沥青具高含硫特征,这可能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反应有关,TSR反应可使沥青具高含硫特征,同时为晚期溶蚀作用提供了酸性物质H2S等;白云石化作用过程是等体积交代,使盘龙洞生物礁储层中分散的微小孔隙整合变大或连通,增强了岩石的渗透能力,同时为后期岩石大规模的溶蚀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的2个阶段对生物礁储层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准同生阶段的溶蚀作用易于形成选择性溶蚀孔隙,晚期溶蚀作用主要对白云质储层进行大量溶蚀改造,晶形发育不完整的白云石被优先溶蚀。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川东北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沉积相、成岩作用与储层特征研究.[D].王瑞华.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 02
[2]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天然气勘探 [J].
陈宗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8-156+163
[3]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 [J].
黄思静 ;
胡作维 ;
邹明亮 ;
冯文立 ;
王春梅 ;
郜晓勇 ;
王庆东 .
沉积学报, 2007, (06) :815-824
[4]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何颋婷 ;
宋蜀筠 .
沉积学报, 2007, (06) :831-839
[5]   川东北地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机理及成藏效应研究 [J].
陈志勇 ;
李启明 ;
夏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5) :743-749
[6]   硫化氢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作用的模拟实验证据——以川东飞仙关组为例 [J].
马永生 ;
郭彤楼 ;
朱光有 ;
蔡勋育 ;
谢增业 .
科学通报, 2007, (S1) :136-141
[7]   川东北板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型储层研究附视频 [J].
韦贤 ;
王兴志 ;
张帆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 (04) :16-19+9
[8]   晚古生代右江盆地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 [J].
侯明才 ;
陈洪德 ;
田景春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31-238
[9]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盘龙洞生物礁成岩作用研究 [J].
牟传龙 ;
马永生 ;
王瑞华 ;
谭钦银 ;
余谦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Z1) :198-202
[10]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与古油藏研究 [J].
谢增业 ;
田世澄 ;
魏国齐 ;
李剑 ;
张林 ;
杨威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3) :28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