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强度——来自高温高压实验的证据

被引:11
作者
金振民
章军锋
Green H.W.
金淑燕
王永锋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加利福尼亚大学(Riverside分校)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超高压榴辉岩; 流变强度; 位错蠕变; 高温高压实验; 拆沉作用; 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Griggs型 5GPa高压仪器 ,在柯石英稳定域围压条件下 ( >3GPa)完成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实验 ,建立了榴辉岩流变状态本构方程 (流动律 ) : ε=Aexp( -Q/RT)σn ,应力指数 (n)为 3 .4 ,活化能 (Q)为 4 80kJ/mol,结构常数 (A)为 10 3.3.实验结果表明 :( 1)作为两相矿物组成的榴辉岩 ,其流变学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相矿物 (石榴石 )和弱相矿物 (绿辉石 )含量比例 ;( 2 )天然榴辉岩塑性变形机制是以位错蠕变为主 ;( 3 )根据实验成果比较榴辉岩和上地幔方辉橄榄岩流变学强度相当 ,两者耦合在大陆深俯冲 10 0km左右深度发生拆沉作用可能性很小 ,与上地幔上隆 (upwelling)作用有关的造山期后伸展作用对超高压岩石折返更具有重要意义 .
引用
收藏
页码:574 / 5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大陆深俯冲带中的水:来自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的证据[J]. 章军锋,金振民,H. W. GreenⅡ,金淑燕.科学通报. 2000(17)
  • [2] 构造超压能引起超高压变质作用吗?
    王清晨
    刘景波
    从柏林
    [J]. 科学通报, 1999, (21) : 2346 - 2350
  • [3]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面理化榴辉岩中变形石榴石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徐树桐
    刘贻灿
    苏文
    吴维平
    江来利
    王汝成
    [J]. 岩石学报, 1999, (03) : 321 - 337
  • [4]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研究与含柯石英榴辉岩成岩深度测算
    吕古贤
    陈晶
    李晓波
    刘瑞珣
    [J]. 科学通报, 1998, (24) : 2590 - 2602
  • [5] 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测定及其流变学意义
    金淑燕
    焦述强
    [J]. 地球科学, 1998, (01) : 39 - 42
  • [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王清晨
    从柏林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 271 - 276
  • [7] 榴辉岩中石榴石的塑性变形特征[J]. 陈晶,王清晨,翟明国,叶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
  • [8] Improvements to Griggs-type apparatus for mechanical testing at high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J] . Tracy N. Tingle,Harry W. Green,Thomas E. Young,Ted A. Koczynski.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93 (2-4)
  • [9] Coesite and pure pyrope in high-grade blueschists of the Western Alps: a first record and some consequences[J] . Christian Chopi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