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造山带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学意义

被引:20
作者
张宏飞
张本仁
赵志丹
骆庭川
陈岳龙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武汉,武汉,武汉
关键词
东秦岭造山带; 花岗岩类; 铅同位素组成; 构造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27个花岗岩类岩体48件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的南秦岭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具有明显的铅同位素块体效应,反映它们属于同一个铅同位素构造-地球化学省;而本区的北秦岭花岗岩类从晚元古代到早古生代,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富铀铅和钍铅为特征,但从晚古生代开始,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明显发生变化,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反映晚古生代及其后形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明显发生改变,指示在北秦岭有着不同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南秦岭和北秦岭相近时代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在晚古生代以前,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但自晚古生代开始,南、北秦岭具有非常相似的铅同位素组成,反映该时期以后,南、北秦岭已焊结在一起,形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相似,同时指示南秦岭陆壳物质俯冲垫托于北秦岭陆块之下。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铅同位素省划分 [J].
张理刚 ;
王可法 ;
陈振胜 ;
刘敬秀 ;
李之彤 .
科学通报, 1993, (03) :254-257
[2]   长石铅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张理刚 .
矿床地质, 1988, (02) :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