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色河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被引:15
作者
王涛 [1 ]
王宗起 [2 ]
闫臻 [1 ]
闫全人 [1 ]
张英利 [2 ]
向忠金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东秦岭; 色河花岗岩和砾石;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SHRIMP定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山阳色河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泥盆纪地层中,并与泥盆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其SiO2含量介于71%~77%之间、高碱(K2O+Na2O=7.43%~8.50%),低CaO(0.25%~2.81%),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A/CNK的平均值为<1.05,属弱过铝质岩石;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N=4.23],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511),富集Rb、Th、K、La和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P和Ti元素为特征,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泥盆纪地层中的花岗岩砾石的岩石地球化学与色河二长花岗岩具有形似性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ⅡU-Pb定年获得花岗岩与花岗岩砾石形成时代相一致,分别为709±5Ma和700±11Ma。山阳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标志着新元古代在东秦岭地区表现为造山后伸展拉张阶段,从而为东秦岭造山带从元古代到古生代的构造体制转换提供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57 / 16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形成构造环境:来自碎屑岩组成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约束 [J].
闫臻 ;
王宗起 ;
王涛 ;
闫全人 ;
肖文交 ;
李继亮 ;
韩芳林 ;
陈隽璐 .
岩石学报, 2007, (05) :1023-1042
[2]   北秦岭两河口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陈隽璐 ;
王宗起 ;
徐学义 ;
曾佐勋 ;
王洪亮 ;
何世平 ;
李平 .
岩石学报, 2007, (05) :1043-1054
[3]   秦岭地区陡岭—小茅岭隆起带西段几个岩体的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J].
牛宝贵 ;
和政军 ;
任纪舜 ;
王军 ;
邓平 .
地质论评, 2006, (06) :826-835
[4]   秦岭造山带中两条新元古代岩浆岩带 [J].
陆松年 ;
陈志宏 ;
李怀坤 ;
郝国杰 ;
相振群 .
地质学报, 2005, (02) :165-173
[5]   北秦岭新元古代后碰撞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成立 ;
刘良 ;
张国伟 ;
王涛 ;
陈丹玲 ;
袁洪林 ;
柳小明 ;
晏云翔 .
地学前缘, 2004, (03) :33-42
[6]   秦岭造山带中—新元古代(早期)地质演化 [J].
陆松年 ;
陈志宏 ;
李怀坤 ;
郝国杰 ;
周红英 ;
相振群 .
地质通报, 2004, (02) :107-112
[7]   秦岭晚古生代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体系 [J].
王宗起 ;
王涛 ;
闫臻 ;
闫全人 .
地质通报, 2002, (Z2) :456-464
[8]   北秦岭新元古代北北西向碰撞造山带存在的可能性及两侧陆块的汇聚与裂解 [J].
王涛 ;
张国伟 ;
裴先治 ;
张成立 ;
李伍平 .
地质通报, 2002, (Z2) :516-522
[9]   西乡群的时代与构造背景: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 [J].
凌文黎 ;
高山 ;
欧阳建平 ;
张本仁 ;
李惠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2) :101-112
[10]   东秦岭吐雾山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J].
卢欣祥 ;
董有 ;
尉向东 ;
肖庆辉 ;
李晓波 ;
张宗清 .
科学通报, 1999, (09) :975-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