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结构缺陷及演进路径

被引:28
作者
李晓安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
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结构; 法律生成与规定; 均衡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8 [金融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子系统,具有与母系统的自我相似性。这种家族相似性指出了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但是,通过解构我们发现体系存在的法律生成障碍、结构虚空导致法律效力的软约束、结构模糊导致权力分配不确定、结构存在固有的不平等导致利益关系不平等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建设。体系的建构既要反映信用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需求,又要遵循法律结构体系的生成要求;既要通过制度变迁调整失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又要受制于固定不变的逻辑力量。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结构由不均衡向均衡状态的转变是信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压力引起的法律制度内在的变迁,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信用经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相契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M]. 法律出版社 , 王轶, 2009
[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张强, 2009
[3]  
行政法的均衡之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宋功德著, 2004
[4]  
法律体系的概念[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英)约瑟夫·拉兹著, 2003
[5]  
现代信用学[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吴晶妹著, 2002
[6]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M].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孙智英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