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扬子地层区晚三叠世双壳类生物地层附视频

被引:3
作者
王立亭
机构
[1] 贵州地勘局!贵阳
关键词
晚三叠世; 双壳类; 生物地层; 扬子地层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 [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根据贞丰龙场、毕节青场等上三叠统剖面上双壳类的垂直分布,结合区域资料,将贵州扬子地层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划分为8个生物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①Halobikui-"Daonella"bifurcata组合带;②Halobiarugosoides延限带;③Halobiarugosoides-Costatoriakwei-Chowensis间隔带;④Costatoriakweichowensis延限带;⑤Trigonoduskeuperinus顶峰带;⑥yun-nanophorusboulei组合带;⑦Indosinion-Permophorus组合带;⑧Qiyangia顶峰带。又根据双壳类的生态类型及赋存岩石的沉积特征,将贵州扬子地层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分为4个群落:①Halobia群落;②Costatoria群落;③Yunanophorus群落;④Qiyangia群落。上述4个群落在剖面上由下而上的演替,反映在晚三叠世时,贵州扬子地层区处于持续上升的海退过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贵州西南部“法郎组”牙形石及其时代 [J].
杨守仁,刘疆,张明发 .
地层学杂志, 1995, (03) :161-170+198
[2]  
贵州地层典[M]. 贵州科技出版社 , 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院编著, 1996
[3]  
中国古生物地理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殷鸿福等著, 1988
[4]  
西南地区碳酸盐生物地层[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著, 1979
[5]  
西南地区地层古生物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