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分析

被引:15
作者
陈云辉
金米娜
许爱华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台
关键词
暴雨; 暖区; MCS; 中尺度锋区; 维持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地面和高空、卫星TBB、多普勒雷达和GFS(0.5°×0.5°)逐6 h再分析等资料,对2011年6月10日江西省西北部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系统配置下发生在梅雨锋南侧的暖区暴雨,边界层急流和低空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增强低层热力不稳定;高空分流区使大气动力不稳定发展,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MCS维持提供了必备的不稳定机制;中低层热力不稳定,中高层对称不稳定,形成此次对流性强降水。2)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非锋性斜压带、能量锋的抬升作用为MCS生成和发展提够了启动机制。3)低层强盛的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和地面持续而强的中尺度抬升使得多个雷暴单体在江西省西北部连续传播,形成"列车效应",降水强而集中。4)在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暖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在强低层辐合与强高层辐散相重迭的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013年5月14—16日江西暴雨过程成因及非常规资料特征分析 [J].
陈娟 ;
尹洁 ;
陈云辉 ;
何文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4, 37 (01) :39-48
[2]   贵州西南部一次暖区暴雨不稳定性分析 [J].
吴哲红 ;
王兴菊 ;
陈贞宏 ;
杨忠明 .
贵州气象, 2012, 36 (06) :5-10
[3]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 [J].
陈翔翔 ;
丁治英 ;
刘彩虹 ;
常越 ;
朱传林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5) :707-718
[4]   江西“06.19”强降水天气成因及中尺度特征分析 [J].
陈云辉 ;
蔡菁 ;
支树林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 34 (02) :34-42
[5]   一次冷锋南侧对流性暴雨诊断分析 [J].
尹洁 ;
吴静 ;
曹晓岗 ;
陈云辉 .
气象, 2009, 35 (11) :39-47+163
[6]   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 [J].
金米娜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 32 (01) :69-72
[7]   华南暴雨试验天气雷达数据处理及暴雨中尺度结构个例分析 [J].
梁海河 ;
阮征 ;
葛润生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3) :281-290
[8]   一次华南暴雨降水过程的模拟分析 [J].
楼小凤 ;
胡志晋 ;
史月琴 ;
王鹏云 ;
周秀骥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3, (01) :128-138
[9]   一次华南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 [J].
孙健 ;
赵平 ;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2, (03) :333-342
[10]   华南暴雨试验过程的环境场和云团特征的初步分析 [J].
王立琨 ;
郑永光 ;
王洪庆 ;
陶祖钰 ;
马禹 ;
王旭 .
气象学报, 2001, (01)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