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南黄海西部残留砂特征及成因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王振宇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
来源:
关键词:
南黄海西部;
古海岸线;
水深;
水文要素;
砂质沉积;
粉砂质泥;
海平面变化;
现代沉积;
沉积物类型;
介形虫;
钙质结核;
浅水区;
有孔虫;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82.03.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残留砂”一般是指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早期留在大陆架上的沉积物.它是在晚大理冰期最低海面后海平面不断上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滨海相沉积,从冰后期海平面大规模上升以来,沉积作用在这些地区是微不足道的或者竟完全缺失,从而使砂质沉积直接裸露在海底表面,未被现代沉积所覆盖.根据F·P·谢帕德、K·O·埃默里等人的研究,覆盖着世界上全部大陆架的沉积物中,大约有70%是属于残留物质,而其中分布最广的乃是残留砂.我国1962年秦蕴珊首次对东海陆架残留砂进行了初步研究.之后,有关单位通过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在我国大陆架上也广泛发育着残留砂,尤其以在东海的分布更为宽阔,占该陆架总面积的2/3,并向北延伸到黄海的南部.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