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水分生理及合理灌溉的研究——Ⅴ.水层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活性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倪文
蒙盛华
崔澂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室
关键词
水层; 稻株; 水稻生长; 氧化还原电位; 水稻根系; 生理活性; 生长发育;
D O I
10.13592/j.cnki.ppj.1965.04.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用土培、砂培和水培的方法培养水稻,分为有水层及无水层两种处理,水层深度自移栽到成熟始终保持6厘米水层,对照无水层处理始格保持稻株地上部无水层。 2.水层中生长的水稻,平均每株根的数量少,每条根重量大,靠近地表面莖的下部能长出“浮根”,浮根纤細分枝較多,呈网状,浮根数占总根数的22.3—42.3%,每条浮根重量只有一般根的8.6—14.6%。 3.三种培养方式水层处理的稻株地上部增长率此无水层处理者大,根系增长率此无水层处理者小,不同时期冠/根重量比以及最終的单株产量均以水层处理者大,增产14—25%。 4.土培条件下水层处理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降低,砂培处理者略有降低,而在水培条件下水层处理对氧化还原电位(Eh)沒有多大影响。 5.測定根系对α-Naphthylamine氧化力以及P32的吸收与运轉均証明水层处理的稻株根系生理活性高,尤其是水层中生长的“浮根”生理活性比一般根更高。 6.測定根系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与还原型比率指出水层处理的水稻根系含有較多的抗坏血酸量,还原型抗坏血酸比率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