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所有制歧视”的低效分析

被引:5
作者
郑文博
机构
[1]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北京
关键词
所有制歧视; 民营银行; 金融风险; 银行监管;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04.01.025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由于民营银行所有制歧视存在,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民营银行的缺位,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及国有银行贷款对象有所有制偏好,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从国有银行取得发展所需的贷款,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低效,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失。解决民营银行所有制歧视给国民经济所带来的低效,发展民营银行是必然选择。发展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其风险问题,为此,要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尤其是加强监管,规范其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金融改革滞后的经济学分析 [J].
杨德勇 .
当代经济科学, 2003, (03) :33-37+94
[2]   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兼论发展民营金融的定位与对策 [J].
钱小安 .
金融研究, 2003, (02) :1-11
[3]   民营银行:台湾的经验与教训 [J].
熊继洲 ;
罗得志 .
金融研究, 2003, (02) :12-21+0
[4]   发展民营银行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几个关键问题 [J].
孙世重 .
金融研究, 2003, (02) :22-29+0
[5]  
中国民营银行行动纲领[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陈岩著, 2003
[6]  
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M]. 中国发展出版社 , 谢伏瞻主编, 2002
[7]  
中国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M]. 中国计划出版社 , 王昕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