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社会交往”视阈下虚拟社交的传播效果分析——基于微博用户的调查

被引:1
作者
马燕
机构
[1] 广西财经学院
关键词
准社会交往; 虚拟社交; 微博; 传播效果;
D O I
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14.11.00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微博为代表的虚拟社交应用已经成为受众与媒介人物产生准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以准社会交往理论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按照经典的"环境认知——价值形成——社会行为"传播效果层次研究模型,分析青年群体虚拟社交行为的传播效果。结果显示,受众对媒介人物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容易造成"晕轮效应",但准社会交往关系依然比较脆弱。对青年群体而言,只有加强媒介素养的培养,才能保障健康的准社会交往。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1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