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被引:63
作者
贾进华 [1 ]
张宝民 [1 ]
朱世海 [2 ]
朱运成 [2 ]
李占银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纪; 地层; 沉积特征; 岩相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3 [志留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勘探的发现,使志留系研究重新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勘探的基础地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野外露头、井下地层岩性段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不同岩性段的沉积体系、沉积相和微相特征,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纪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根据志留纪地层发育和沉积特征,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分为柯坪—塔中和塔东地层分区,并进一步划分为柯坪、巴楚、塔中、塔北、满东和英吉苏6个地层小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主要发育碎屑潮坪(夹风暴)沉积体系、无障壁滨岸海滩—陆棚沉积体系、碎屑潮坪—滨岸砂坝复合沉积体系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4种类型,经历了海域范围逐渐缩小、古气候由温暖潮湿向炎热干旱过渡的过程。盆地整体地势呈南高北低,物源主体来自塔东和塔东南地区。平面上西部水体较浅而开阔,东部较闭塞,海侵方向来自北部和西北部。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古环境和古地理特征反映了在沿海岸带附近发育潮下潮道与砂坝砂体,尽管单砂体厚度较薄,但多套单砂体纵向上叠置可以形成砂体相对富集的砂层组,具有形成岩性—地层圈闭的地质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5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相与沉积模式 [J].
朱如凯 ;
罗平 ;
何东博 ;
郭宏莉 ;
高志勇 ;
王雪松 ;
张兴阳 .
古地理学报, 2005, (02) :197-206
[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潮坪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J].
施振生 ;
朱筱敏 ;
王贵文 ;
钟大康 ;
张新培 .
沉积学报, 2005, (01) :91-99
[3]   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系沉积体系及勘探方向讨论 [J].
刘家铎 ;
张哨楠 ;
田景春 ;
赵锡奎 ;
何建军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54-657
[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分布特征与石油地质意义.[J].张俊;庞雄奇;刘洛夫;姜振学;刘运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 S1
[5]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J].
朱筱敏 ;
王贵文 ;
谢庆宾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5-11+9
[6]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构造及沥青砂岩的特征 [J].
刘洛夫 ;
赵建章 ;
张水昌 ;
方家虎 ;
肖中尧 .
石油学报, 2001, (06) :11-17+6
[7]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 [J].
朱筱敏 ;
王贵文 ;
谢庆宾 .
古地理学报, 2001, (02) :64-71
[8]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 [J].
朱爱国 ;
孟繁有 ;
杨品 .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2) :1-9
[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模式探讨 [J].
侯会军 ;
王伟华 ;
朱筱敏 .
沉积学报, 1997, (03) :43-49
[10]   塔中地区志留系风暴沉积 [J].
钟广法 ;
彭德堂 ;
刘绍平 ;
刘学锋 ;
段书俯 ;
邓常念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7, (01)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