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选择与方法运用:刑法解释的“道”和“器”——以刑法修正案相关罪名为例展开

被引:6
作者
高翼飞 [1 ]
高爽 [2 ]
机构
[1]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2]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形式解释; 实质解释; 解释限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在法律解释的问题上,立场选择与方法运用是"道"和"器"、"体"和"用"的关系,解释立场决定着刑法解释的方向和角度,而解释方法则只是刑法解释的技术和工具。站在不同的解释立场上运用相同的解释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相反,站在同样的立场上运用不同的方法也可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在刑法解释立场上,存在着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这些争论不仅仅是方法论上的论争,更是刑法价值观上的论争。立场之争对刑法的解释、适用以及司法审判有着巨大的影响。文章从刑法解释基本立场的抉择问题出发,进而对刑法解释的限度问题做了探讨,并以刑法修正案相关罪名的解释问题为样本,阐述了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4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