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及其机理讨论

被引:34
作者
汤玉平
刘运黎
不详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合肥化探研究所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合肥化探研究所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关键词
机理; 地球化学效应; 微运移; 烃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烃类垂向微运移(盖层及其上部)形成近地表烃类异常是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提。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表明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油气藏不同部位微运移的差异性揭示了油气化探的有效性。文中依据地表和井中地球化学成果,根据油气井中普遍存在的烃类向上趋轻的结构梯度和各指标正向运移梯度及晕源对比,揭示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强调了微裂缝网络系统的重要性,对微运移机理进行了讨论,较好地解释了地表化探异常的成因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油气藏不同部位ΔC差异性分析 [J].
汤玉平 ;
蒋涛 ;
刘运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78-79
[2]   上置晕与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 [J].
吴传璧 ;
施俊法 .
地学前缘, 1998, (02) :16-25
[3]  
油气化探发展脉络与思考[M]. 地质出版社 , 吴传璧等编著, 1996
[4]  
第四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论文集[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程同锦,戴联善主编, 1998
[5]   油气藏上置化探异常形态类型及其成因讨论 [J].
汤玉平 ;
丁相玉 ;
龚维琪 .
石油实验地质, 1998, (01) :75-79
[6]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 [J].
钱志浩 ;
曹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2) :186-190
[7]   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地球化学作用 [J].
黄海平 ;
张水昌 ;
苏爱国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3) :278-284
[8]   油气生成量、聚集规模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场的关系 [J].
贾国相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2) :196-199+203
[9]   试论成烃的地球化学场 [J].
刘文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1) :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