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盆地长江坳陷新生代反转构造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锋
朱文斌
胡德昭
徐鸣洁
赵忠岩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东海盆地; 长江坳陷; 反转构造; 平衡剖面;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5.02.003
中图分类号
P542.3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长江坳陷中的反转构造研究,认为在长江坳陷中与反转构造相关的背斜构造、推覆构造、地垒构造对油气的存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长江坳陷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五期: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阶段;古新世末期始新世早期挤压反转阶段;始新世坳陷阶段;始新世末期的构造抬升阶段;中新世后的区域沉降阶段。用平衡剖面的方法验证了所解释的地震剖面的合理性,模拟了剖面中重点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定量地描述了地层拉伸、地层缩短量及褶皱隆升量,为研究有利圈闭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76 / 1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作用 [J].
舒良树 ;
周新民 .
地质论评, 2002, (03) :249-260
[2]   东海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定量研究:来自裂变径迹分析数据的约束 [J].
周祖翼 ;
贾健谊 ;
李家彪 ;
杨凤丽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1) :63-67
[3]   论东海陆架盆地玉泉运动 [J].
肖国林,周才凡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5, (04) :488-494
[4]   中国近海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王国纯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01) :33-40
[5]   东海的构造运动及演化 [J].
许薇龄 ;
乐俊英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8, (01) :9-21
[6]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21
[7]  
华南板块构造[M]. 地质出版社 , 郭令智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