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被引:19
作者
刘泽
周永明
石淑稳
魏泽兰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2] 不详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配合力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一套甘蓝型油菜6×6半双列杂交组合和1个F2群体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不同基因型 (组合)间产胚率差异极显著,小孢子产胚率的广义遗传力为0.85。F1小孢子产胚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 势,平均优势率为10.52%。小孢子产胚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根据一般配 合力的大小,可将供试亲本分为高和低配合力两类,由两个高一般配合力产生的组合也具有较高的产 胚率和较高的特殊配合力。F2分离群体单株小孢子产胚率呈连续变异,从F2群体中获得了一些具有 较好培养反应的单株(产胚率>50胚/蕾)。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一次性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幅为 11.5%~61.5%。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J].
周永明 ;
ScarthR. .
作物学报, 1996, (04) :399-402+513
[2]   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的小孢子培养 [J].
周永明 ;
ScarthR .
植物学报, 1995, (11) :848-855
[3]   供体材料和培养基成份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影响 [J].
余凤群,刘后利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327-331
[4]   甘蓝型油菜及其种间和属间杂种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 [J].
石淑稳 ;
刘后利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6) :544-550+631
[5]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 [J].
栗根义 ;
高睦枪 ;
赵秀山 .
园艺学报, 1993, (02) :167-170
[6]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药培养中若干因素对花粉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附视频 [J].
钟维瑾 ;
方光华 ;
唐克轩 ;
张智奇 ;
俞妙娟 .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02) :7-14
[7]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
[8]  
Protein markers for anther culturability in barley[J] . P. Devaux,M. Ziv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4 (6)
[9]  
In vitro culture of isolated microspores and regeneration of plants in Brassica campestris[J] . A. M. R. Baillie,D. J. Epp,D. Hutcheson,W. A. Keller.Plant Cell Reports . 1992 (5)
[10]   MICROSPORE CULTURE IS SUCCESSFUL IN MOST CROP TYPES OF BRASSICA-OLERACEA L [J].
DUIJS, JG ;
VOORRIPS, RE ;
VISSER, DL ;
CUSTERS, JBM .
EUPHYTICA, 1992, 60 (01) :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