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05年中国江南旱涝变化特征及其对月赤纬的显著响应

被引:2
作者
陈菊英 [1 ]
韩延本 [2 ]
王威 [1 ]
乔琪源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关键词
汛期旱涝; 年降水量; 最北月赤纬; 显著相关; 中国江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1.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统计分析了1951~2005年江南地区(16站平均)汛期(6~8月)降水量、旱涝与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统计和研究了江南地区汛期降水量、旱涝对月球运动轨道参数的响应关系.结果发现,在1982~2005年期间中国江南地区汛期降水量、旱涝与年降水量对夏季月赤纬到达最北纬度的年际变化有十分显著的响应关系,相关系数(r=0.812)和显著性水平(超过0.001)都很高,相关概率为100%(24/24).这说明在1982~2005年期间,月球运动轨道的年际变化对中国江南地区汛期降水量和旱涝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文中对这种显著影响关系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从6~8月平均500 hPa的11年平均大气环流图上可见,夏季最北月赤纬偏北(在25.5°N以北)的11年平均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东,西风带环流比较平直,位置略偏北,江南地区缺乏充足的水汽来源致使降水偏少;而在夏季最北月赤纬偏南(在25.5°N以南)的11年平均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要比前者偏西约10个经度,西风环流经向度加大,南支位置略偏南,这种大气环流形势对江南地区的降水十分有利.由此可见,月亮位相的变化对中国江南地区降水和旱涝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而产生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623 / 16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长江中、下游特大暴雨洪水的成功预报和科学依据 [J].
陈菊英 .
地学前缘, 2001, (01) :113-121
[2]   ENSO和长江大水对天文因子的响应研究 [J].
陈菊英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S1) :30-40
[3]   江南地区旱涝与日月关系的分析及预报 [J].
陈菊英 .
气象, 1980, (11) :7-9
[4]   太阳活动对冬半年中高纬度欧亚范围内长期天气过程长度的影响 [J].
杨鉴初 ;
陈烈庭 .
地球物理学报, 1963, (02) :131-136
[5]  
天文气象学术讨论会文集[M]. 气象出版社 , 天文气象文集编委会编, 1986
[6]  
The effects ofmoonlight on observation of cloud cover at night,and application tocloud climatology .2 Hahn Carole J,Warren Stephen G,London Julius. Journal of Climate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