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园区化建设探讨——以吕梁山苍儿会旅游经济园区为例

被引:5
作者
李跃军 [1 ]
孙虎 [1 ]
胡默言 [2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旅游资源非优区; 园区化建设; 苍儿会旅游经济园区; 吕梁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应以资源禀赋特征为基础,以旅游经济园区发展为主体,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以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为例,提出加快园区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避免片面强调旅游经济而抑制其它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区域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J].
冯德显 ;
翟海国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04) :65-70
[2]   园区经济运行机制 [J].
向世聪 .
系统工程, 2006, (02) :122-126
[3]   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基于产业特征的视角 [J].
谢春山 ;
李诚固 .
开发研究, 2005, (04) :115-118
[4]   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初探 [J].
唐文跃 ;
欧阳军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 (06) :59-61
[5]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效应 [J].
刘彦随 ;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2003, (03) :381-389
[6]   浅析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发展——以江苏常州市为例 [J].
芮晔 ;
张树夫 .
华东经济管理, 2002, (04) :32-34
[7]   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以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为例 [J].
罗艳菊 .
社会科学家, 2002, (04) :52-55
[8]   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 [J].
许春晓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 (04) :67-71
[9]   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情况下的旅游开发及实例研究 [J].
刘玉 ;
杨达源 ;
张兆干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16-119
[10]   旅游资源非优区适度开发与实例研究 [J].
许春晓 .
经济地理, 1993, (02)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