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监管逻辑和进路:以影子银行本质属性为切入点

被引:7
作者
沈伟 [1 ]
余涛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脱媒性; 监管套利;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7.02.024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影子银行的根本特征是脱媒性、监管套利性和信用创造性。信用创造性是影子银行的目的性价值;脱媒性和监管套利性是影子银行的工具性价值。从影子银行不同参与者的角度解读影子银行的本质属性及对其影响,并据此提炼相应的监管规则符合影子银行的监管逻辑。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规则可以被分为理念性监管规则和工具性监管规则两类。工具性监管规则应该是影子银行监管的主要抓手。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基于2010—2013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谢罗奇 ;
刘丽 .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5, 28 (01) :41-49
[2]   新常态下的影子银行体系 [J].
郑联盛 .
清华金融评论, 2015, (01) :45-47
[3]   直接融资视角下的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J].
赵渊 .
交大法学, 2014, (04) :146-158
[4]   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法律规制的新问题 [J].
岳彩申 .
政法论丛, 2014, (03) :3-10
[5]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评估与监管建议 [J].
李俊霞 ;
刘军 .
经济学动态, 2014, (05) :26-33
[7]   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 [J].
陆晓明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1) :55-63
[8]   论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 [J].
马诗琪 .
时代法学, 2013, 11 (06) :109-115
[9]   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困境研究——基于金融抑制视角 [J].
余力 ;
孙碧澄 .
财经科学, 2013, (08) :19-27
[10]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成因、风险与对策 [J].
张明 .
国际经济评论, 2013, (03) :8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