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被引:92
作者
赵文智
汪泽成
王一刚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高效气藏; 飞仙关组; 鲕粒白云岩; 原油裂解气; TSR反应; 四川盆地;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5.02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最近10年,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发现了一批飞仙关组鲕滩高效气藏。本文通过对大量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整理以及成藏过程的模拟研究,提出了高效气藏形成机理。指出古油藏及分散液态烃在燕山中期快速升温条件下,形成高效气源灶,为高效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气源;优质鲕粒白云岩储集层经历6个阶段的演化历史,受控于沉积相带、烃类充注、深埋藏条件下强烈溶蚀以及多期断层活动;二叠系烃源岩与飞仙关组储集层存在强大的剩余压力差,为油气沿断层发生优势输导提供强大动力;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作用,使得气藏发生调整与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708 / 7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李国雄 .
地质学报, 2005, (06) :858-865
[2]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李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37-1046
[3]  
Lithological architecture,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energy-field environments are major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J]. ZHAO Wenzhi, WANG Zecheng, LI Xiaoqing, WANG Hongjun and WANG Zhaoy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PetroChina, Beijing 100083, China;Energy Depart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5(10)
[4]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J].
马永生 ;
郭旭升 ;
郭彤楼 ;
黄锐 ;
蔡勋育 ;
李国雄 .
地质论评, 2005, (04) :477-480
[5]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石化成因探讨 [J].
陈更生 ;
曾伟 ;
杨雨 ;
杨天泉 ;
王兴志 .
天然气工业, 2005, (04) :40-41+6
[6]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白云石化成因模式 [J].
魏国齐 ;
杨威 ;
张林 ;
金惠 ;
吴世祥 ;
沈珏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2) :162-166
[7]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赵长毅 ;
胡国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1-7
[8]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J].
柳广弟 ;
李剑 ;
李景明 ;
朱筱敏 ;
王震亮 ;
王雅星 ;
谢增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1) :1-6
[9]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沥青与天然气成藏过程 [J].
谢增业 ;
魏国齐 ;
李剑 ;
杨威 ;
张林 .
天然气工业, 2004, (12) :17-19+182
[10]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J].
谢增业 ;
田世澄 ;
李剑 ;
胡国艺 ;
李志生 ;
马成华 .
地球化学, 2004, (06) :567-573